第一天的大会,我们有幸听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和未来学校的规划,对今天各个学校的分享更是充满期待。上午的分享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陈如平主持。
首先分享的是香港岭南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魏向东。
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不仅由认知能力决定,他的情感,态度,意志力等非认知能力也对学业成绩的好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国外对多个群体职业薪水与非智力能力关系的研究表明,非智力能力越高的人,更多获得高薪。非智力能力中,认为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现状这项能力,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源动力,弥补环境、经济情况等造成的与其他学生的差距。非智力能力其实就是非智力因素,双流实验小学很早就开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的学习态度,阳光的学习心态。
来自英国killinghhall Primary SchoolGilian 的校长Edge-Evans女士分享了基于大数据的未来学校评价方法与经验。
问吧创始人兼CEO以操作软件“学霸君”为例,讲解了怎样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统计分数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引导。
芬兰Starup high school的校长Pekka Peura先生讲述了芬兰的反转学习:教师成为自己教学内容的学习者,学生成为自己所学内容的老师。教育部门不会对学校、教师或者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来自于学校、教师、学生自身。
今天圆桌论坛的主题是“校企面对面”与“国际对话”。校企面对面环节,校长和企业家们交流了在未来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互联网企业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希望人工智能能够改变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实现从“互联网+教育”转向“教育+互联网”,企业希望与学校的合作流程更加简洁,节省时间与空间成本。
在“国际对话”环节,Edge-Evans女士强调了基于大数据的评价的重要性,Pekka Peura先生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承担自我责任。关于人才选拔时应该“唯才是举”还是“全面衡量”,香港培正中学原校长叶赐添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认为:新的时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
下午的分享,由原成都棕北小学校长林家锐主持,呈现了更多实践操作的案例。
首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正福研究员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对“课堂观”与“课堂价值观”进行了解读。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卢冬梅女士,用“帮忙不添乱,优化不革命,引领不指挥”三个原则,概括了从事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经验;
成都市实验小学李蓓校长,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刘钊副校长,广州市荔枝湾区沙面小学姚丹校长等,都分享了自己学校的经验。
一天的分享与交流,我们几位参会老师都意犹未尽,大家也都谈到了自己关于未来学校的理解,同时对下一天参观几所未来学校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