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文本的不同解读,才有同课异构的精彩 ——参加儿童阅读课程推进大会观课有感
今天,双流实小参加“2017年秋季儿童阅读课程推进大会暨儿童阅读课程之课型研究”的老师们再次走进深圳大学演会中心,观摩了曹爱卫老师和徐颖老师同课异构二年级《雾在哪里》、麦珏昉老师和薛法根老师同课异构五年级年级《珍珠鸟》(因五年级学生已经上了本课,所以活动中用四年级的学生教学)。
在对《雾在哪里》同课异构时,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曹爱卫老师采用板块式教学,先整体感知课文、集中识记生字,再研读典型段落、体悟表达特点,接着链接生活经验、迁移运用句式,最后观察范字结构、学习书写汉字;重庆巴蜀小学语文老师徐颖则以读为主,在读懂故事大意的基础上随文识字,发现雾的淘气与顽皮,感受阅读故事内容的趣味。
广东市名教师麦珏昉老师在执教《珍珠鸟》时,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抓珍珠鸟的外形、声音等感受冯骥才散文“以文作画”的特点;通过小珍珠鸟“不怕我”这一过程的学习,学习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珍珠鸟》的上课过程中笑声、掌声不断,老师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并指导学生用时间线或情感线将其串起来。再在教学中通过品读、分享“珍珠鸟像你的地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最后,让学生思考“鸟爸爸鸟妈妈看见小珍珠鸟与人这么亲近会怎么想、怎么说?”“如果把大鸟从笼子里放出来,大鸟会怎么样?”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通观四节课,正是基于对文本的不同解读,才让观课者感受到同课异构的魅力。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四位老师的课堂让我们豁然开朗:文本的解读和处理是多方面的,但是宗旨都是让学生得到发展!